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发短信实战【8小时发短信15万条】



人民网上海10月23日电 (记者葛俊俊)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十六个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今天上午举行该系列第十场发布会,围绕“勇担转型重任,勇当科创尖兵,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主题,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介绍了宝山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高虹军,区规划资源局局长石崧,区科委主任刘新宇,区滨江委主任江瑞勤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晨昊表示,“十四五”以来,宝山区锚定“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战略目标,发展“六大产业”深化产业转型,推动“三箭齐发”深化空间转型,建设“四个城区”深化治理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圆满收官。
五年来,宝山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超过GDP 增幅;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前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400亿元,工业投资占比提升至20%;社零额突破3600亿元,年均增长5.7%;前4年,商销额突破40000亿元;规上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6.1%,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七成,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五年来,宝山区谋定快动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在全市科创版图中主动作为、争作贡献。“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强度达4.69%,实现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20.3%。完成全市首个概念验证服务认股权登记,认定概念验证中心11家,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载体36家,与复旦、同济、北大、上大等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形成西有环上大科技创新核、东有复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集群发展态势,各大学科技园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300项,落地企业近1000家。
同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推动“先投后股”、创新联合体等一批国家级创新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先租后股”“先服务后股”,打造“咨募投服”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快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首创人才“关键小事”联办快办机制,让更多人才在宝山住得起、留得下、发展得好。
五年来,宝山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嵌入全市产业版图,全力构建以“六大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端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与宇树科技共建上海大学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上海机器人产业园集聚上下游企业近300家。2025年上半年邮轮靠泊艘次、旅客出入境接待人次,分别占全国运营量的51%和70%,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运营。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千亿,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出国内首个碳足迹量化工业软件并实现国际互认。
五年来,宝山区服务全市发展新格局构建,推动吴淞、南大、滨江“三箭齐发”,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样板间”。吴淞创新城加快启动建设,110平方公里“大吴淞”规划发布实施,勾勒“三江交汇、上海之门”崭新蓝图。南大智慧城推进整体开发,双子塔楼、科创之门、数智中心等拔地而起,中央公园初步建成。全市首座邮轮主题文旅综合体“海上世界”建成运营,6公里长江岸线贯通开放,大邮轮、摩托艇、无人机、音乐节、烟花秀绘就宝山特色的“诗和远方”。
五年来,宝山区加快建设美丽、便利、人文、平安“四个城区”,成功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化“两张网”建设,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动“两旧一村”改造、适老化设施改造等民心工程,新增一批保障性住房和“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建成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社区治理学院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李晨昊表示,面向“十五五”,宝山区将持续深化“一地两区”建设,勇担转型重任、勇当科创尖兵,努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到2030年,宝山将加快建设成为科创引领、战新集聚、活力迸发、开放共享、幸福宜居的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努力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新引擎和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