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鄂西北山区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一片片金黄的烟叶在阳光下舒展,像镀了金的希望,映照着烟农眼中沉甸甸的期待。
烟叶收购现场。刘琛摄
筑牢责任堤坝,拧紧生产“安全阀”
“老李,这烟叶颜色真不错,今年又是个好收成啊!”
“是啊,就指望这些‘金叶子’过个好年喽!”
“收成好,路上更要小心。你看这车装得满,篷布得再扎扎实实固定一遍,咱山里路颠,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清晨六点半,湖北房县门古寺镇烟叶收购站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站长周才龙穿梭在车辆与人流中,目光既审视着烟叶的成色,更关注着每一个安全细节。这样充满关切的对话,每天都在各个收购站上演,将沉甸甸的安全责任,融入最朴实的乡音里。
在这繁忙景象的背后,是一张严密织就的安全责任网。收购工作启动前,房县局(营销部)就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烟叶收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制度。走进任何一个收购站点,墙上醒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清晰列明各岗位职责,“红袖箍”管理制度被严格执行。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责任被精准落实到每个站点、每个岗位、每个人。每日开工前的晨会必强调安全规范,收工后必进行安全小结,确保问题不过夜、隐患不积累。
烟农正在收购过磅。刘琛摄
织就智慧监管网,实现全域“云守护”
房县地处秦巴山区,站点分散、交通不便,传统人防模式存在盲区。为此,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织就一张智慧“监管网”。
“现在打开手机APP,各站点的实时情况尽在掌握。”安全管理负责人介绍说,“关键区域24小时不间断监控,真正实现了‘不在现场、如在眼前’的远程监督。”这套系统不仅完成了全县所有收购站点的高清视频监控联网,更建立起“识别-核验-推送”的风险管控体系,通过系统梳理收购全流程风险点,利用企业微信等平台将风险提示精准推送至相关责任人,实现“指尖上的风控”。
在重点仓库,安装的烟感、温湿度传感器实现了火灾自动预警;对用电线路进行的智能化改造,则有效防范了因线路老化、过载引发的事故。一位技术人员补充道:“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质的飞跃。”
练好应急基本功,守好每日“平安关”
“提起灭火器,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压下压把——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在青峰烟站的空地上,一场消防实战演练正酣。火光一起,浓烟弥漫,参训员工沉着应对,动作一气呵成。
“以前培训就是听讲课、总觉得火啊电的离自己很远,”分级工刘大姐抹了把汗,心有余悸又底气十足,“现在真操实练,手抖过,也操作失误过,但正是这样,心里反而有底了!真遇上事,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实战演练。杭忠旭摄
今年,房县烟草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铁律,覆盖消防、设备、应急处置等全科目,并将常态化演练作为巩固培训成果的关键一环,确保安全技能成为每个人的肌肉记忆。
安全,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在房县,这条贯穿于烟叶收购始终的安全红线,已从一项项严格的制度、一套套智能的系统,一次次扎实的演练,内化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守护的,不仅是眼前这片来之不易的“金叶子”,更是烟农们稳稳的幸福与希望,是乡村振兴道路上那份沉甸甸的、必须扛起的责任。(杭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