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14日电 (记者董志雯)10月13日,“垂直创新,全球共创”国际产业合作创新论坛暨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北杨基地启动仪式在漕河泾北杨人工智能创新小镇举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委主任周亚明,上海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局副局长谭朴珍,上海市政府港澳办副主任叶靓,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翁恺宁,上实集团总裁张芊,临港集团副总裁陈浩、帝国理工学院前校长Sir Keith O'Nions爵士,港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港科大副校长郑光廷,港科大副校长邝家陞以及漕河泾开发区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伦,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卫祖晔等嘉宾出席活动并上台见证。周亚明副秘书长、郭毅可首席副校长致辞,郑光廷副校长作主题分享。
活动现场正式发布港科大上海中心的创投、实习实训、产业生态三大联盟。此外,还启动港科大国际产业创新合作和沪港双星合作,揭牌港科大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国际产创融合基地,举行港科大与上海创智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勾勒出港科大上海中心“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人才支撑”的战略定位。
从对接到落地:漕河泾跑出“沪港合作”加速度
早在2023年沪港合作机制迈入20周年时,漕河泾开发区就主动与港科大对接,共谋科创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正如港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在启动仪式上提到,港科大上海中心落子北杨,是该校与上海的“双向奔赴”。他回忆去年首次来到北杨小镇,在与漕河泾开发区的交流中,对北杨小镇的创新生态,特别是当时正在兴建的上海创智学院印象深刻。他期待港科大上海中心与创智学院形成联动,培育中国最好的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未来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科研团队孵化与产业加速功能,成为驱动垂直产业创新的核心引擎。
去年5月,漕河泾开发区与港科大签署合作备忘录,就设立港科大上海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后,漕河泾开发区与港科大开展密切对接,迅速推进具体合作事项。今年1月,港科大上海中心正式揭牌。漕河泾开发区与港科大、徐汇区政府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正式明确北杨基地建设。作为北杨小镇的运营方,漕河泾开发区倾力保障北杨基地建设并顺利实现如期完成。漕河泾与港科大以北杨基地为合作平台,共同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积极打造沪港创新生态圈。
沪港携手共创:谱写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新篇章
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聚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三大现代先导产业。港科大作为世界顶尖的研究型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电子工程、金融科技等领域拥有一流的教学与科研实力,与上海的科创发展、产业布局及高等教育的需求高度契合。
漕河泾北杨人工智能创新小镇作为上海建设人工智能高地的关键节点,汇聚了上海创智学院、红杉中国创新加速器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重点投资机构,正打造“高密度、低成本、强互动、快迭代、有温度”的世界级AI创新创业集聚区、AI全域应用示范区和国际化智能产城融合区。
“北杨基地与港科大在国内的所有中心都不一样,这里承载了‘教学’这一重要任务,也是‘产教融合’的由来。”郭毅可介绍,港科大首届“人工智能与创业”硕士项目计划招募70人,实际申请者达到900余名。目前,首批学生已在位于中国香港的清水湾校区就读,明年9月就将来沪进入北杨基地,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学习。计划三年内该硕士项目人数将扩大至600人。
新启用的港科大上海中心北杨基地建有科研实验室、办公空间、教学空间、孵化器空间,将重点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创业孵化与高层次人才培养;而与北杨基地功能互补的西岸基地,则作为港科大上海中心面向全球的品牌高地、资源接口与展示窗口,承担着中心战略布局与国际化形象展示的关键使命,自此形成“一中心两基地”的格局。
未来,漕河泾开发区将与港科大上海中心进一步携手推动产业创新、扩大科技交流、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共同谱写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新篇章,构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沪港科创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