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局门路“三会弄”口的临街铺面里,丽雅洗衣店的滚筒已转了10年。
早上9点,店主项勇飞准时打开窗户开始营业,洗衣机“嗡”地启动,混着洗衣液的清香从窗口漫出来,这是街坊们再熟悉不过的晨间信号。
丽雅洗衣店
2015年,项勇飞把“丽雅洗衣店”的招牌贴在玻璃上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洗干净每件衣服,就像当年在部队叠被子一样认真。”身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在开店第一天就给自己立了规矩——价格亲民,服务贴心。
起初的几年,洗衣店的生意并不乐观。“我是从外地来的,在这边也是人生地不熟,我很感激居委会对我的帮助,让我的店慢慢发展起来。”项勇飞说。周到的服务、低廉的价格让丽雅洗衣店逐渐积累了一批老顾客。
熟客们都知道,项老板的“实在”藏在细节里。洗一件羊毛衫比连锁店里便宜,却会仔细剪掉毛球;给白色衣物清洗时,会仔细检查有没有顽固污渍,提前和客人沟通处理方案;就连普通的T恤,也会熨烫平整后再从窗口递出……
虽然店面不大,但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对它青睐有加,会将日常衣物、床单被褥、家居用品等定期送来这里清洗。项勇飞说:“大家把衣服送来是信任我,我得对得住这份信任。”
项勇飞的日常营业
这种被居民们揣在心里的信任,在独居老人家体现得格外真切。“那户人家的女儿在美国工作,没法时刻照顾老人,我了解情况后就决定帮一把。”他说。之后,项勇飞定期去老人家取换洗衣物、床单被褥,清洗、晾晒后还帮忙送回去,时常帮着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这不仅让子女更加安心,也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小店的温暖,不止在洗衣机里。平日里,项勇飞也十分关注志愿活动,以小店为圆心散发为老、助老的温度。他积极参加居委会组织的“学雷锋”志愿活动,清扫路边、捡垃圾、社区服务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每年的重阳节,他都向周边老人赠送免费洗衣代金券,尽自己所能为老人送上一份关怀。
丽雅洗衣店的代金券
作为桑城居民区“商铺自治管理小组”的骨干,项勇飞的“操心”也从窗口延伸到了整条街。在规范门店经营的同时,他和其他商铺成员、文明劝导队队员们共同推进“门责制”的落实,切实解决沿街商铺堆物、噪音等问题。
今年,丽雅洗衣店更是在五里桥街道的牵头下加入了养联卡使用点的行列,用实实在在的优惠为更多社区老人送上关爱,向持卡到丽雅洗衣店消费的老人提供折扣福利。洗衣店的窗口增添了一抹温暖的橙黄色,许多居民闻讯赶来,洗衣店的人气进一步高涨。
傍晚,项勇飞正把刚熨平的衬衫从窗口递出去,接过衣服的阿姨笑着与他聊着家常。这样温情的互动,在这间没有门的铺面里,早已成了寻常。
就像项勇飞常说的:“我是共产党员,无论到哪里,都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在上海密密麻麻的社区街巷里,这样的小店或许不起眼,却用日复一日的实在与牵挂,成了居民心里最可靠的暖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