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东南边陲,富水水库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滋养广袤热土,守护着流域岁岁安澜。在这座水利工程的“健康档案”里,详细记录着“大坝医生”们的点点滴滴。
1995年年轻的陈国元踏入富水水库管理局工程管理科。
1996年7月16日,这一天,库区暴雨如注,水位疯涨至56.96米,泄洪流量1050m³/s。在大坝减压井巡查时,陈国元发现17#井涌水翻砂,他趴在井口仔细观察水流形态,指尖捻起砂砾反复揉搓。
“不好,这是管涌险情!”面对危机,他迅速上报并昼夜驻守,用科学监测为“加压导渗”方案提供了关键支撑。
大坝安全监测,是用精密仪器对变形、渗流、裂缝等各项工况进行全方位“扫描”,好比进行一次“深度体检”,是保障水库枢纽安全运行的关键。
走进陈国元的办公室,档案柜里整齐摆放着数十本大坝安全监测汇编资料,随手翻开一本,从监测系统概况到综合分析成果,每一页“体检报告”都极为详实,连温度引起的仪器热胀冷缩误差都要折算修正。
“仪器水平是基础,要端端正正;监测准确是底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保持敬畏。”陈国元常常告诫徒弟。多年来,他带领监测团队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精度,有力保障了水库枢纽安全。
“工作这么多年,最开心的事就是每次监测成果符合安全范围,这种喜悦无法用言语来描述。”陈国元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深知,每一次监测、每一个数据,都关系着百姓安危,这份责任重若千钧。
在同事眼中,陈国元沉稳、内敛且不善言辞。但在徒弟们看来,师傅的“严苛”却令人生畏。
2023年汛前,有一处大坝基点数据偏差较大,他顶着烈日复测4次,最终发现是固定基座存在0.5度倾角。年轻监测员小张首次独立操作全站仪,因数据偏差1毫米,被要求重测三次。“监测技术会迭代,但咱‘较真’的精气神不能丢。”严苛背后,是“毫厘定安危”的执着。
2023年,陈国元水工监测工技能人才工作室成立。
“只要肯钻研,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陈国元的工作理念。如今,他悉心培养的数名徒弟中都已成长为技术骨干,2名徒弟分别获得2024年湖北省水工监测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和第四名,1名徒弟荣获“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熊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