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IP该如何授权与管理?遭遇文旅争议时智慧仲裁应如何运用?9月24日,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争议解决研讨会在海口召开,多位专家学者直面核心议题——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背景下,如何为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在主旨演讲环节,贸仲海南中心、贸仲香港中心前秘书长王文英详细讲解了智慧仲裁在解决文旅争议、防范风险中的独特优势与作用。她表示,文旅争议与智慧仲裁的结合,能有效破解游客“维权难、维权贵”的困境,提升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文旅产业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智慧仲裁有望成为文旅小额争议的首选途径。
在下半场的圆桌讨论环节,专家学者解读了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法规、政策。
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常健系统梳理了中央和地方文旅政策体系,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定位,到地方出台邮轮管理、自驾游游艇管理等专项规定,再到即将实施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免征政策,全方位展现海南文旅产业政策优势。他提到海南演出审批效率显著提升,500人以下国内小型演唱会可实现“当天申报当天审批”,为文旅业态创新提供便利。
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李庆玉介绍,海南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及零关税设备进口等政策,吸引海德集团等龙头文旅企业落地。同时海南正完善仲裁体系,依托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结合模式,降低企业纠纷解决成本。
北京金杜(三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垚建议,大型文旅赛事活动提前规划争议解决路径,将建设工程、知识产权等环节争议纳入仲裁管辖,充分发挥仲裁“一裁终局”“保密性强”的优势。
海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道俊表示,本次研讨会凝聚了“法治护航自贸港文旅发展”的核心共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文旅产业将更深度融入国际市场,未来需进一步推动仲裁与诉讼、调解的有机衔接,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为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