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校、进社区,讲述红色历史,播撒信念火种;进部队,进工厂,演绎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访老区、踏边疆,重走红色足迹,践行革命精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6月至8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40支学生实践队460名学生,深入安徽、贵州、河南、西藏、新疆等15省(自治区)35市35县(含3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河的红色传承之旅。
从雪域高原到中原腹地,从革命老区到边疆社区,北师大实践队的足迹遍布3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小学与社区。在贵州省盘州市二中,“党史知识闯关”卡片成为学生课间竞相传阅的“新宠”;在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中学,藏族学生格桑讲述太爷爷嚼皮带过草地的故事,引发全场动容;在新疆和田策勒县三中的礼堂里,全场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让精神可触可感。”相关负责老师介绍,实践队员们开发了闯关答题、情景问答等互动形式,累计举办40余场活动,覆盖3000余人次;编排了《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剧目,56场演出吸引超4000名观众。
“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的瞬间,江水呜咽却冲不散钢铁意志……”在陕西省米脂县第五中学的红色诵读晚会上,“优师计划”学生邓博文带领学生们朗诵《八女投江》。在460名实践队员中,有220名“优师计划”定向师范生。这些未来将扎根中西部基层教育的青年,提前走进基层,淬炼为师初心。
“不仅要让受众知道历史,更要让他们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全体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溪社区,实践队员开展了6场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为当地居民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在山东沂源桃花岛革命老区,他们走访龙子峪村艺术馆、618战备电台旧址,最终将所见所感凝练成《沂蒙山小调》新编,为老区群众演出。
两个多月间,北师大学子化身“红色蒲公英”,飞越万里山河,通过开展“党史知识普及”“红色经典演绎”“革命精神践行”“文艺活动汇演”等活动,将理论宣讲转化为沉浸式体验,让红色基因更好传承。
毕业后将赴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任教的实践队员李婷说:“我要把今天的感动化作明天课堂的力量,扎根广袤乡土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孙竞、实习生蓝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