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澄迈9月4日电 (记者李学山)坐落于南渡江畔的澄迈县加乐镇效古村曾经是一个少为外界所知的小村庄,但从10多年前开始,络绎不绝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除了前来寻访这里的沉香文化外,更想知道这个村子是如何依靠着这样一棵棵看起来不是很起眼的沉香树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沉香村”的密码。
“澄迈香・香世界” 国际沉香产业推介会现场。澄迈县委宣传部供图
“每一棵沉香树都是绿色银行,我们要让这个银行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9月1日,在2025 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澄迈香・香世界” 国际沉香产业推介会上,效古村雅尚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蔡亲信讲述了他如何在当地政府“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支持下,带领 58 户村民种植 2000 多亩沉香,年产值超 800 万元,社员年均分红 4 万多元,实现了从“水库打鱼”过穷日子,到盖起“沉香楼”、开着“沉香车”、养育“沉香娃”的故事。
沉香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澄迈县委宣传部供图
效古村的美丽蜕变,不仅是澄迈大力支持“香业富民” 的缩影,也是“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澄迈的生动实践。
一棵树带富一个村
“海南沉香,一片万钱,冠绝天下。”这是业内人士对海南沉香的高度赞誉,短短几句便揭示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尽管效古村有着种植沉香的传统,也有很多土沉香树自然生长,但在1990年之前,当地人却对沉香的经济价值几乎一无所知,仅称之为白木香树;因沉香不适宜作为燃料,村民们常将其砍伐制成床板等家具,甚至因占地方而弃之不顾,或者干脆砍掉改种其他农作物。
1993年,在外打工的蔡亲信偶然得知,自己家乡的白木香树正是名贵沉香的来源。自此,他便开始了对沉香种植与加工技术的深入钻研。学成归来后,蔡亲信致力于发动村民共同发展沉香产业。他无私地传授种植技术,并耐心说服村民逐步扩大沉香树的种植面积。在他的引领下,效古村的沉香产业蓬勃发展,沉香树成了村民们致富的“黄金树”。
澄迈县加乐镇常树村300多年的沉香古树吸引了很多游客。澄迈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3年,蔡亲信创立了沉香加工作坊,迈出了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步。到了2014年,他更是进一步牵头成立了澄迈加乐雅尚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涵盖了沉香种苗的培育、管理、人工造香、加工制品以及超高工艺炼油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如今,该合作社的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万元大关,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财富。蔡亲信的加工厂和沉香馆也为村里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在蔡亲信的引领下,效古村共有116户村民参与了沉香种植,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多亩。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的6户贫困户也通过种植沉香成功脱贫,走上了致富之路;更值得一提的是,村里每年都会接待数万游客,有力带动了村里和周边乡村的第三产业发展。
“沉香树可以说浑身是宝,不仅能产出珍贵的沉香,其叶片也能制成香茶,而提炼出的沉香精油,市场价高达500元/克……”因为发展沉香产业,不仅效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选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蔡亲信也被国家林草局评定为 “沉香土专家”,如今的他说起沉香可谓头头是道。
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县
这些年效古村发展沉香产业的历程,也是澄迈县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澄迈县的主要农林产品之一,沉香产业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积极汇聚沉香产业高端化与集群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种植、加工、金融支持、数字化应用以及文旅融合等多领域构建起成熟的产业生态。
2015年5月,澄迈县政府印发了《澄迈县大力发展沉香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方案》,旨在推动沉香产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并持续增加,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与此同时,当地围绕擦亮“中国沉香之乡”文化品牌,开展了一系列推广活动,不仅推动沉香文化传承创新,更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系统提升澄迈沉香品牌价值。
目前澄迈沉香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澄迈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历史上“一片万钱”,到如今满山葱郁,目前澄迈沉香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同时有18家合作社和42个加工基地,年产值超1亿元。但澄迈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在持续扩大沉香种植面积的同时,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含量。
近年来,一系列沉香科研成果在澄迈落地见效,如澄迈文儒镇的1.2万亩和加乐镇的8600多亩沉香种植基地,已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及“两免两保”政策,形成全产业链,带动3000余户种植,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海南省林科院在澄迈县发现的树心油沉香品种,有望填补国内高端沉香自然结香技术空白。
“每棵沉香树都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证,记录种植、造香、采香全过程,以后还要接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目前,澄迈还在构建“一树一码一证”溯源体系。澄迈县林业局局长张泰基说,以数万亩的种植基地为基础,当地已经在布局示范产业园,搭建集创意、设计、拍卖、交易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平台,并推动沉香产业与健康产业、兴乡助农等领域融合,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探索沉香产品出口退税等新模式,让沉香真正成为致富树。
而为夯实沉香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 9月1日,在2025 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澄迈香・香世界” 国际沉香产业推介会上,澄迈一口气揭牌三大创新平台: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沉香产业学院、“中国沉香之乡”产业联盟、海南国际沉香产业研究院,标志着澄迈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发展生态。全国首届沉香文创设计大赛成果同步亮相,24位覆盖育种、加工、鉴定、营销全产业链的专家正式受聘入驻,充分体现澄迈以平台聚集人才、以项目带动人才的丰硕成果。
一个县城的大梦想
作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南迁北归的“渡口”,澄迈和沉香及东坡文化都有着深厚渊源。
澄迈和沉香及东坡文化都有着深厚渊源。澄迈县委宣传部供图
“苏东坡是澄迈沉香最好的代言人,让沉香之香不仅限于物质本身,更承载‘阅己、悦己、越己’的共通哲学,足以跨越历史、穿越时空、历久弥香。”澄迈县委书记盛勇军表示,苏东坡“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人生态度,与沉香“以伤换香、以香换金”的精神特质、“于伤痕处凝结芬芳”的人生智慧高度契合。
“澄迈香・香世界” 国际沉香产业推介会现场。澄迈县委宣传部供图
盛勇军说,当沉香古韵遇上自贸港新程,澄迈不仅仅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芬芳,更有撬动百亿市场的机遇,尤其全岛封关运作之后,更有聚集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连续12年稳居海南省县级行政区首位,也是海南唯一连续2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澄迈,“虽然是个县,但绝不仅仅是个县,而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更是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世界沉香看中国,中国沉香看海南,海南沉香看澄迈”,既是国际平台应当扛起的职责使命,亦是时代机遇的精准把握,而沉香作为世界语言,则是最好的联结物。
海南国际沉香产业研究院揭牌现场。澄迈县委宣传部供图
盛勇军表示,澄迈将始终坚持“喜香、懂香、用香”发展理念,高品质培育发展土壤、高质量打造产业支撑、高水平推动价值转化;始终坚持以搭建各类平台、找准赛道、创造商业模式为切口,最大程度推动各类优质资源有效整合,用最好的政策来成就企业和人才发展。
目前,澄迈县今年新增的5000亩种植计划正加速推进,为实现2030年50亿元年产值目标筑牢根基。澄迈县县长徐涛表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沉香之乡”是澄迈的金名片,澄迈将联合多方力量、拿出多种举措来不断擦亮金名片,使之成为澄迈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海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沉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汝青说,通过发展沉香产业,澄迈县走出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典型路径,而这也正是“两山”理念在澄迈的生动实践。